琼海市重要革命遗址通览

日期: 2019-10-30   浏览: 5983

乐会县农民运动军事政治训练所旧址

乐会县农民运动军事政治训练所旧址位于琼海市博鳌镇乐城村委会城隍庙。该旧址也是中共乐会县农民协会办事处支部成立旧址。

    1926年,为培养农运干部和农民自卫军骨干,中共琼崖地委和琼崖农民协会要求各市县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样板,对农运骨干施以政治、军事训练。6月,乐会县农民运动政治军事训练所在乐城城隍庙成立,王绰余任所长,雷永业任政治主任,王佐才任军事主任(后陈永芹接任)。教员有陈哲夫(负责农民运动课)、何君焕(负责军事训练课)、吴友农(负责文化课)、王运隆(负责文化课)等。第一期训练班招收学员60人。11月举办第二期训练班,招收学员120人。每期学习3个月。训练所开设政治、军事、文化等主要课程,均采用广州农讲所的教材,军事训练按《步兵操典》进行。训练所的创办,为在乐会县建立中共领导的武装队伍、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培养了一批干部,增强了农民协会的骨干力量。

 

1.jpg

    1926年3月,乐会县(今为琼海市)早期的共产党员王绰余、林鸿德、何万澄等人在城隍庙建立了乐会县农民协会办事处支部,王绰余任书记,林鸿德任组织委员,何万澄任宣传委员。该支部的诞生,是乐会县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给乐会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乐会人民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开始了光辉的战斗历程。6月,由王绰余主持,在城隍庙召开全县党员会议,决定撤销农民协会办事处支部,成立中共乐会县总支,王绰余任总支书记,雷永业任组织委员,张良栋任宣传委员。

 

中共乐会县委旧址

    中共乐会县委旧址位于琼海市阳江藏皿耕拯狯E冰溧村冯氏祠堂。

    1927年6月,在中共琼崖特委的直接领导下,乐会县党组织在乐四区南勋乡白水溧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共乐会县委员会。特委指派王绰余任县委书记,王可树任组织委员,王志超任宣传委员。这次会议还成立了共青团乐会县委员会和乐会县肃清反革命委员会,张良栋任团县委书记,何万澄任县肃反委员会主席。在县委领导下,各区委相继成立。中共琼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杨善集,琼崖肃清反革命委员会主席王文明等特委领导同志对乐会县各级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非常重视,他们亲自参加了乐四区南勋乡党支部成立大会,勉励同志们团结一致,组织革命武装反击敌人,壮大革命队伍。

 

2.jpg

    同年7月底,乐会县委根据特委的指示,成立了琼崖讨逆革命军第一路军,王尧任司令,县委书记王绰余兼任党代表。乐会县讨逆革命军的诞生,标志着乐会县的革命武装斗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下半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乐会县的革命武装四处出击,严厉打击作恶多端的反革命分子。先后击毙了民愤极大的反动骨干王传桢、严炎光和黎汝叶,袭击了中原反动团局和坡村、迈汤乡团,偷袭了博鳌港的国民党警察局、盐务所,攻打石壁反动民团。在数次战斗中缴获了一大批枪支、弹药和物资。9月23日,乐会县讨逆革命军参加了攻打椰子寨战斗,打响了全琼武装总暴动的第一枪。乐会县的党组织在斗争中迅速发展壮大,1928年乐会县共有党支部75个,党员2940人。

    白水溧村冯氏祠堂因年久失修早已损坏。2009年7月,冯增云等4名本村离退休干部和15名村民发起,成立修复冯氏祠堂筹建小组。2010年12月完成筹建工作。祠堂耸立在方形双层台基之上,气势雄伟。祠堂分前后二进,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墙体为红色,屋顶为混凝土建筑,铺绿色琉璃瓦,房脊飞檐翘角,有仿古之风。

    中共乐会县委旧址于1989年8月被琼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琼海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琼东县委旧址

    中共琼东县委旧址位于琼海市潭门镇北埇村委会汪洋村。

1927年6月,中共琼崖特委指示各市县成立县委。7月11日,琼东县党组织在六区汪洋村召开党员会议,由刘裔祺传达中共琼崖地委紧急会议精神。会议宣布成立中共琼东县委员会。根据特委指派,中共琼东县委由刘裔祺、王明业、冯世江3人组成,刘裔祺任书记,王明业任组织委员,冯世江任宣传委员。会议决定成立共青团琼东县委员会和琼东县肃清反革命委员会,黄心源任团县委书记,黄昂任县肃反委员会主席。在县委的领导下,各区委相继成立。

3.jpg

县委的成立,保证了党对革命斗争的领导,为革命斗争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乐会县苏维埃政府、乐四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乐会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琼海市阳江镇上科村委会庞氏祠堂。该旧址也是乐四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1928年2月,中共琼崖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成立琼崖苏维埃政府,发展县、区、乡苏维埃政府的决议。5月19日,  《中共广东省委致琼崖特委f勘指出:  “乐会县已有两个区苏维埃组织,应即筹备全县大会,建立县的苏维埃。”5月20日,中共琼崖特委要求乐会县“十天内成立县苏维埃”。5月23日,乐会县在乐四区上科村庞氏祠堂召开全县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乐会县苏维埃政府。大会选举王克礼、林先和、蔡家良、林书凤(女)等为县苏维埃政府委员,由王克礼任主席。乐会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即全力以赴,投入动员、组织群众,保卫苏区的艰苦斗争。

4.jpg

    1927年12月,乐会县第四区农民代表大会在上科村庞氏祠堂召开,成立乐会县第四区苏维埃政府,李园任主席。乐四区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是乐四区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的标志。

 

琼东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琼东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琼海市长坡镇大头坡村委会西坡村梁氏祠堂。

5.jpg

    1928年2月,中共琼崖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成立琼崖苏维埃政府,发展县、区、乡苏维埃政权的决议。5月20日,琼崖特委扩大会议决定:“有两乡苏维埃即成立区苏维埃,有两区苏维埃即成立县苏维埃。”7月下旬,琼东县委在东四区益平乡西坡村梁氏祠堂召开全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琼东县苏维埃政府。大会选出县苏维埃政府委员:陈骏业、符福卿、冯甲、冯振藩、何锦陶、张文祥,由陈骏业任主席。琼东县苏维埃政府一成立,即全力以赴,投入动员、组织群众,保卫苏区的战斗。

 

琼崖苏维埃政府遗址

    琼崖苏维埃政府遗址位于琼海市阳江镇江南村委会高朗村。

1928年8月12日,在乐会县第四区的高朗村召开了全琼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琼崖苏维埃政府。参加会议的有乐会、万宁、琼山、文昌、琼东、定安、澄迈、崖县、陵水等县代表共60余人。王文明主持会议,并作了《关于形势的报告》。代表们经过充分讨论,选举产生了琼崖苏维埃政府领导机构。王文明任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陈玉侯、陈骏业、陈业祝、黄善蕃、王克礼、梁秉枢等为琼崖苏维埃政府委员。苏维埃政府下设财经、文教、交通、合作、军事、青年等部,主管各方面的工作。会议还颁布了临时土地法、劳动法、苏维埃组织法、保护工商业条例和税收条例等法令。这些法令虽然还不完善,但基本上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拥护。这些条例的实施,对活跃苏区人民生产和生活,团结苏区各阶层劳动人民,保卫与巩固苏区,发展革命根据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6.jpg

    琼崖苏维埃政府遗址于1989年8月被琼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琼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琼崖特委驻地旧址

    中共琼崖特委驻地旧址位于琼海市长坡镇大头坡村委会火相看村黄昌琴家。   

    1930年8月,中共琼崖特委决定在琼崖红军独立团的基础上,建立琼崖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二独立师成立后,中共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带领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和红军二师领导机关,迁驻琼东县四区益平乡,冯白驹住宿在火相看村黄昌琴家,特委机关也进驻于此。特委和冯白驹驻扎这里至1932年8月,时间达两年之久。特委和冯白驹以此为立足点领导全琼的第二次土地革命高潮,使之成为琼崖革命的中心。在此期间,在琼崖特委领导下,恢复和成立了琼东、乐会、万宁、陵水、澄迈、定安县苏维埃政府和文昌、琼山、临高县苏维埃准备委员会。全琼有区苏维埃、区苏维埃准备委员会58个,乡苏维埃、乡苏维埃准备委员会380个。全面开展土地革命,苏区人口在100万以上。苏区内还成立工会、雇农工会、贫农团、妇女协会、青年先锋队、童子团以及互济会、反帝大同盟等群众组织。

    冯白驹在益平乡驻地和特委办公地为两幢普通的农村民居,皆为一厅两房格局,砖瓦结构。其中一幢已修缮,另一幢仍为危房。

7.jpg

    中共琼崖特委驻地I曰址于1989年8月被琼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琼海县文物保护单位。

 

琼崖仲恺农工学校遗址

    琼崖仲恺农工学校遗址、中共琼崖东路特别支部(东路部委)成立遗址位于琼海市嘉积中学校园北侧,与人民医院交界处。

    1922年,在琼东县民选县长王大鹏的支持下,南下革命者罗汉、吴明等与琼崖革命者王文明、王器民在嘉积创办嘉积农工职业学校,该校为半工半读型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1924年2月开学,学员50人,主要是琼东、乐会两县的进步青年。罗汉任校长,王文明任教务主任。学校设农、工两个学科。学员上午上课,下午劳动,一边学习科学技术,一边进行操作训练。学校不仅是培养工农技术人才的场所,而且是中共早期在琼崖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1925年秋,第一期学员毕业。此时,中共广东区委委派共产党员雷永铨、陈秋辅等到校工作,雷永铨任校长,陈秋辅任教务主任。他们以广州农讲所为楷模,对学校进行全面改革,使学校从半工半读性质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发展成为一所专门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政治课是学校的主课。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琼崖各县培训农民运动领导干部,学员来自文昌、琼山、定安、万宁、陵水、崖县、儋县、琼东、乐会等9县。第二期学员有50名。1926年3月,学校改名为琼崖仲恺农工学校。来自各县的学员回到原籍后,创办县农训所,大量培养本地干部,为琼崖革命高潮的到来做好干部上的准备。该校还是中共在琼崖东部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的基地。1927年4月琼崖四二二事变后,学校停办。

8.jpg

    1926年2月16日,琼东县的中共党员在琼崖仲恺农工学校举行全体会议,成立中共东路特别支部(后改为东路部委),雷永铨任支部书记。这是琼东县党组织诞生的标志,从此,琼东县的革命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琼崖仲恺农工学校遗址于1989年8月被琼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琼海县文物保护单位。

 

官村战斗遗址

官村战斗遗址位于琼海市长坡镇礼昌村委会官村李氏祠堂。   

1927年4月,琼崖四二二事变后,琼东县党组织在五区召开紧急会议,作出两项决定:收集枪支,建立革命武装队伍;以粮产丰富的四区烟塘为立足点,开展武装斗争。

9.jpg

    5月13日,琼东县党组织带领300多名武装人员,携带步枪300余支(其中9成为土制),短枪50多把,开进礼昌,兵分两路驻扎:一路以农训所学员为主体,驻在礼昌炮楼;一路以琼东中学学生为主体,驻在距礼昌两里地的官村李氏祠堂。接着,进行整编成立武装大队,开展军事训练,准备进攻嘉积反动商团。但由于行动计划泄露,敌人决定将这支武装队伍扼杀在摇篮之中。

    5月16日清晨,国民党正规军在嘉积商团、大路民团的配合下,兵分两路,一路偷袭官村,一路往礼昌奔去。敌人很快包围了官村祠堂,武装大队仓促应战。由于这支武装队伍刚编好队,军事训练时间短,缺乏实战经验,加上大部分是手无寸铁的学生,官村祠堂在经过一场激战后失守,部分同志突围而出,19人被捕(其中有一名小孩)。在礼昌,武装大队听到官村枪声后,抢先占据炮楼,凭借有利地形地物阻击敌人,双方展开一场激战,相持不下。定安县黄竹墟农训所在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出几十名武装人员奔赴礼昌救援,敌人只好收兵撤回嘉积。这次战斗,武装大队牺牲2人,受伤10人;村中群众被敌人杀害3人,伤1人。遭捕的同志被押到嘉积市,除1名小孩幸免于难外,其余18位革命同志均被杀害于东门坡刑场。

    官村战斗是琼崖共产党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一声春雷,是开展武装斗争的初次演习,是琼崖革命武装斗争全面开展的前奏。

 

中共琼崖地委紧急会议旧址

    中共琼崖地委紧急会议旧址位于琼海市阳江镇东兴村委会宝墩村李氏祠堂。

    1927年4月22日,琼崖发生反革命事变。6月,杨善集受中共广东省委派遣回琼崖工作。他化装成商人,到达乐四区。杨善集以省委特派员身份与王文明一起,经过简短的筹措,在乐会四区宝墩村李氏祠堂召开地委紧急会议。杨善集在会上传达了省委的重要指示,指出当前各级党组织的迫切任务是恢复农村工作,武装工农,以反抗国民党当局的屠杀政策。会议根据省委的指示和琼崖的实际情况,要求在政治上广泛揭露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工农的罪行;在组织上迅速恢复党的各级领导机构,在农村积极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和各种群众组织,开展各种革命活动;收集枪支弹药,建立农民武装,以对抗敌人。中共中央鉴于琼崖的重要地位和特殊的地理条件,指示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改为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遵照此指示,会议选举了特委领导机构,并成立了琼崖军事委员会和琼崖肃反委员会。杨善集任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王文明任肃反委员会主席。这次会议加速了琼崖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步伐。7月,特委决定将各县的革命武装统一改编为琼崖讨逆革命军,并成立各县一路军番号的讨逆革命军。琼崖地委紧急会议对重新组织琼崖的斗争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10.jpg

    中共琼崖地委紧急会议旧址于1989年8月被琼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琼海县文物保护单位。

 

椰子寨战斗遗址

    椰子寨战斗遗址位于琼海市嘉积镇椰子寨和温泉村委会。

    椰子寨战斗遗址含主战场、讨逆革命军前线指挥部、加所坡作战指挥部、王文明率琼山和定安讨逆革命军强渡万泉河登岸渡口等。

    主战场遗址位于嘉积镇椰子寨村委会青砖老街,讨逆革命军前线指挥部遗址位于嘉积镇椰子寨小学洞主庙,加所坡作战指挥部遗址位于嘉积镇温泉村委会春心园村康氏祠堂,王文明率军登岸处遗址位于嘉积镇椰子寨墟集东门渡口。

11.jpg

1927年9月上旬,中共琼崖特委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举行全琼武装总暴动。其部署是:首战攻打敌人设置在嘉积镇外围的重要据点——椰子寨,继攻嘉积外围其他据点,相机夺取嘉积,然后再向全岛扩展。特委决定,杨善集带领乐会、万宁讨逆革命军,王文明带领定安、琼山讨逆革命军,于9月23日早上5时,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向椰子寨发动攻击,夺取该墟。9月23日晨,王文明率部顶风冒雨强渡万泉河,从椰子寨的东门渡口登岸,杨善集部此时尚未到达。5时,王文明部按计划向位于椰子寨青砖老街的敌炮楼发起进攻,敌一部被歼,余部溃逃。王文明部占领了椰子寨。8时,杨善集部及王文明部在椰子寨青砖老街胜利会师。之后,在讨逆军指挥部——洞主庙召开战地紧急会议。会议决定兵分两路,抵御嘉积敌军的反扑,王文明部渡河返回丹村,杨善集部到加所坡设防迎敌,指挥部设在春心园村康氏祠堂。上午11时,讨逆革命军与嘉积敌军在加所坡春心园村路口相遇,展开激战。讨逆革命军在指挥员杨善集、陈永芹等相继牺牲后向乐四区撤退。椰子寨战斗在琼崖打响了武装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树立起琼崖革命武装斗争的红旗,宣告了中共领导的琼崖革命军队的诞生,成为琼崖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历史的开端。   

椰子寨战斗遗址于1989年8月被琼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琼海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琼崖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

中共琼崖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位于琼海市阳江镇江南村委会白水氵桑  村冯氏祠堂。   

1927年9月23日,椰子寨战斗后,王文明主持中共特委工作。1927年11月初,中共广东省委派遣省委常委杨殷和徐成章等到琼崖指导工作。11月中旬,琼崖特委为了进一步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在乐四区白水氵桑  村冯氏祠堂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听取了杨殷传达省委的指示,讨论通过了《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决议案》,决定在琼崖进一步扩大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开辟革命根据地。白水氵桑  会议使琼崖党组织开始把武装斗争、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建立政权结合起来,琼、崖的革命斗争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会议还决定将琼崖讨逆革命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由冯平任总司令,王文明任党代表。会议对特委领导成员进行了调整,由王文明任书记,王文明、罗文淹、陈垂斌为特委常委。

12.jpg

    琼崖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吹响了号角,全琼各地武装暴动再度兴起。12月,中共乐会县委及乐四区委召开乐四区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乐会县第四区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推动了土地和武装力量的发展,是乐四区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的标志。此后,苏区军民投入了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开展土地革命,掀起了琼崖第一次土地革命高潮。

    白水氵桑  村冯氏祠堂因年久失修早已损坏。2009年7月,冯增云等4名本村离退休干部和15名村民发起,成立修复冯氏祠堂筹建小组。2010年12月完成筹建工作。祠堂耸立在方形双层台基之上,气势雄伟。祠堂分前后二进,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墙体为红色,屋顶为混凝土建筑,铺绿色琉璃瓦,房脊飞檐翘角,有仿古之风。

    1989年8月,该旧址被琼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琼海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琼崖第二次党代会旧址

    中共琼崖第二次党代会旧址位于琼海市阳江镇食品站院内的圣娘庙。

    1928年2月18日至21日,中共琼崖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乐会四区阳江墟召开,出席大会代表42人,代表党员1.5万人。中共广东省委派李源、黄雍与会指导。在大会上,特委书记王文明作政治形势和党务工作报告,李源作政治报告。大会对暴动、政权、土地分配、职工、士兵运动等问题进行讨论并作出决议。由于受“左”倾冒险错误思想的影响,大会作出了“夺取全琼崖政权”的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特委领导班子,李源、黄雍、王文明、郭经绪、王绰余任常委,李源任特委书记。不久,李源调回省委,王文明接任特委书记。这次大会在军事上虽然作出了脱离琼崖实际的决定,但大会对发动农民开展农村斗争,建立革命政权,分配土地,巩固、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等方面所作的决议,基本上是正确的。王文明接任特委书记后,从琼崖的实际情况出发,领导全琼崖各地的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各项工作,使琼崖革命斗争稳步向前发展。

13.jpg

    中共琼崖第二次党代会旧址由一座庙宇和一座凉亭组成。庙宇为“圣娘庙”,尖顶、砖瓦结构,房顶铺砌黄色琉璃瓦,墙体为红色。凉亭为琉璃瓦飞檐,钢筋水泥结构。

 

中平仔战斗遗址

    中平仔战斗遗址位于琼海市会山镇大火村委会。

    1928年,琼崖各路反“围剿”斗争连续失利,琼崖特委、琼苏政府机关撤向中平仔山区,乐会县委、县苏政府机关仍然留在乐四区坚持斗争。

    琼崖特委、琼苏政府机关向中平仔转移后,8月中旬,敌军100余人开赴火熏、高塘一带村庄驻扎,企图对中平仔进犯。红军和赤卫队投入紧张备战。乐会县委发动赤卫队报名参加红军,组织了两个连充实红军队伍。军械厂夜以继日地制造子弹,琼崖特委还要求军械厂集中群众智慧,就地取材,试制土地雷、土手榴弹、土大炮等辐射型武器,制造出了8门“荔枝炮”,以满足红军战斗的需要。

14.jpg

    8月底的一天,敌人果然进犯中平仔。红军以土大炮打败敌人的洋机枪,打死敌人20余名,打伤数十名,缴获步枪6支、手提机关枪2挺、子弹一大批。第二天,敌人又纠集民团乡丁数百人进犯,红军和赤卫队利用有利地形迂回杀敌,经过三昼夜战斗,击溃敌军。11月初旬,敌人再派精锐部队第三次进犯中平仔,但除了抛下几十具尸体和一大批枪支弹药外,仍然一无所获。

    保卫乐四区革命根据地和中平仔的战斗,是琼崖反“围剿”斗争的关键性战斗。乐四区军民的英勇斗争,遏制了敌人的疯狂进攻,保卫了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捍卫了琼崖革命红旗。乐四区人民为此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内洞山会议遗址   

内洞山会议遗址位于琼海市万泉镇罗凌村委会,原属定安县境。

    1929年2月和7月,中共琼崖特委机关两次遭到敌人的严重破坏,特委领导人黄学增、官天民先后牺牲,琼崖革命斗争失去领导核心,情况万分危急。经时任澄迈县委书记冯白驹提议,1929年8月,在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王文明的主持下,各县代表联席会议在内洞山召开。会议批判了“城市中心论”,确定琼崖党组织当前应立足农村,恢复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党的各级组织和苏维埃政权,扩大红军区域等正确的工作路线和方针。会议重建中共琼崖特委领导核心即中共琼崖特委临时委员会。不久,省委正式批准成立特委,王文明任书记。内洞山会议是在中共琼崖党组织和红军处于危急关头时召开的。这次会议,挽救了中共琼崖地方组织和革命事业,是琼崖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

 

红色娘子军成立大会遗址

    红色娘子军成立大会遗址位于琼海市阳江镇老区村委会内园村。

    1931年5月1日,中共乐会县委、乐会县苏维埃政府和红军三团在乐四区赤赤乡内园村的操场上召开群众大会,庆祝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成立。第二独立师师长王文儒(宇)、政委郑大理出席大会并检阅了女子军队伍。红三团团长王天骏带领全团指战员出席了大会。出席大会的还有乐会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符良清以及乐四区的劳动童子团、少年先锋队、赤卫队和群众共一万多人。女子军身着军装,手持武器,排着整齐的队伍,接受首长的检阅。连长庞琼花走上司令台接受师首长授予的连旗,指导员王时香代表全连指战员在大会上讲话,全连指战员庄严宣誓:“坚决服从命令,遵守纪律,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从此,女子军特务连的旗帜,飘扬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序列中。1932年底,由于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战斗中失败,女子军一部分英勇牺牲,一部分失散,连长、指导员等被捕入狱,女子军第一、二连先后解体。

15.jpg

    红色娘子军的成立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创举,这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旗帜、海南人民革命的光荣。

  红色娘子军成立大会遗址于2004年7月27日被琼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琼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沙帽岭伏击战遗址

    沙帽岭伏击战遗址位于琼海市阳江镇红色村委会沙帽村。

    1931年6月,国民党乐会县“剿共”总指挥陈贵苑带领几百人常驻中原镇,倚仗枪多,经常骚扰乐会苏区。为了聚歼这股敌人,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和乐会县委拟定了“诱敌深入、伏击歼敌”的作战方案。

16.jpg

    6月26日,红三团和赤卫队进行战术佯动,向万宁县进发,沿途大造声势,俨然大军远征的态势,一到加任村,就偃旗息鼓,在密林中隐蔽起来。当晚,在夜色的掩护下,又静悄悄地移师回来,埋伏在乐四区赤赤乡沙帽岭的山林中。

沙帽岭是山冈地,荆竹满山,树木遍地。乐会县苏维埃政府、琼崖高级列宁学校均设于此地附近,敌人早有觊觎之心。陈贵苑得到奸细报告红军主力开赴万宁的消息后,喜出望外,当即决定乘虚而入,摧残乐四苏区。第二天一早,陈贵苑率国民党军队和文甲、北山等地民团200多人向沙帽岭扑来。红军的女子军特务连按作战计划与敌接火后,边战边退,诱敌进入到红三团和赤卫队的伏击圈,然后以密集炮火痛击敌军。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毙敌20余人,缴获长短枪90余支和弹药、大米、鱼虾等物资几十担。陈贵苑和敌中队长陈传美等70余人束手就擒。红军和赤卫队无一伤亡。战后,乐会县苏维埃政府以礼相待俘虏,举行招待晚会,发给苏区购物券,每人还发给一套新衣服。   

7月初,乐会县召开群众大会,对陈贵苑进行公审。由于该犯杀人如麻,血债累累,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其余俘虏每人发给5元路费,释放回家。

    沙帽岭战斗的胜利,给苏区军民极大的鼓舞,提高了红军的威信,沉重打击了反动派,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发展,对巩固苏维埃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琼崖高级列宁学校旧址

    琼崖高级列宁学校旧址位于琼海市阳江镇红色村委会土地岭村。

1931年,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需要大量坚强能干的领导干部。为了专门培训各级苏维埃政府干部和军事指挥员,5月,琼崖苏维埃政府根据中共琼崖特委的指示精神召开了常委会议,决定创办琼崖高级列宁学校,各县也相应创办列宁学校。乐四区群众热情集资,从人力物力等方面大力支持创办琼崖高级列宁学校,经过短时间的艰苦筹建,学校在乐四区赤赤乡土地岭村落成。

17.jpg

学校的校舍为“口”字形格局,有正宅一幢三间,中间正厅为学校办公室,左侧是教务室,右侧是图书室。正宅的两旁是教室,前面是运动场,学生宿舍安排在土地岭、加造两个村庄里。

    学校开设甲、乙两个班。学生由各县乡、区苏维埃政府从贫苦青年中推荐、经学校考核录取,人数100余名。学校的领导机构为教育委员会,陈骏业、王业熹、冯勋为教育委员,陈骏业任委员长。教员有洪卓英(即洪正锦)、张荣、王克伦、陈致清等。学校开设唯物史观、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进化论、数学、音乐、军训等课程,教材均由教员自己编写。学制采取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方法。学员毕业后,分配当区苏维埃政府委员以上的党政干部或排长以上的军队干部。

    1931年12月,驻守乐会县四区的红军第三团被调离,国民党军队乘虚而入,向乐会区大举进攻,毁坏了琼崖高级列宁学校。该校虽然仅存半年时间,但在琼崖苏区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首先,该校为琼崖革命培养了100多名区苏政府委员以上的党政干部和排长以上的红军干部。其次,该校作为琼崖苏区的最高学府,在办学方针、办学形式、教材建设等方面,为各县列宁学校提供了经验。

    琼崖高级列宁学校旧址于2003年5月20日被琼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琼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火烧文市炮楼遗址

    火烧文市炮楼遗址位于琼海市阳江镇文市墟文市小学院内。

    1931年,国民党在乐会县文市墟修筑了一座炮楼,驻扎一个民团中队,中队长为冯朝天。该炮楼切断了阳江至中原的交通线,对乐四苏区构成严重威胁,附近百姓被其骚扰盘剥,深受其害。红三团决定拔除文市炮楼。9月间,红三团主力和红色娘子军、赤卫队向炮楼进攻。红军和赤卫队通过挖地道,将柴草送到炮楼底下,点燃熊熊大火,并包围了炮楼。在烈火的烧烤下,团丁们只好打出白旗,走下炮楼向红军缴械投降,民团中队全部被捕,冯朝天也当了俘虏。战斗取得决定性胜利。

 

杨善集故居

杨善集故居位于琼海市潭门镇北蛹村委会井堪村。

杨善集(1900-1927),字义甫,潭门镇井堪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广东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者、中共琼崖地方组织及其武装的主要创建人。1915年考进琼崖中学。1922年考进广东公路工程学校。1924年10月由党组织选送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8月回国,先后任共青团广州地委书记、广东区委书记等职,积极推动青年运动的开展。1926年6月,被任命为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回琼指导召开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1927年6月担任中共琼崖特委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7月又兼任琼崖讨逆革命军总司令部党代表。他致力于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指导各县成立县委,领导武装斗争,反击国民党推行的白色恐怖。在他的领导下,各县的武装队伍不断壮大。9月上旬,主持召开中共琼崖特委军事会议,决定举行全琼武装总暴动。9月23日,率部攻打嘉积镇外围的椰子寨据点,遭到敌援兵反扑,在加所坡阻击战中英勇牺牲。杨善集以自己的生命树立了琼崖革命的红旗。

18.jpg

    杨善集故居于1927年6月被国民党政府烧毁。1988年琼海县人民政府拨款在原址按原貌修复。聂荣臻元帅为杨善集故居题写门匾。杨善集故居于1994年1 1月2日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善集纪念园

    杨善集纪念园位于琼海市嘉积镇善集路,园内有杨善集烈士纪念亭和杨善集与夫人林一人烈士的合墓。

    杨善集简介见“杨善集故居”。

    林一人(1900-1931),出身农民家庭。1920年与杨善集结婚。1926年6月,杨善集受中共广东区委派遣到琼崖指导建党工作,她随杨善集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受组织派遣到琼东县从事妇女工作;7月,当选为琼东县妇女解放协会主任。杨善集英勇牺牲后,她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丈夫未竟的事业,在琼东、乐会两县的农村发展了一批妇女共产党员,为琼崖的妇女解放运动、创建琼崖农村革命根据地做出了显著的成绩;11月,琼崖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后,当选为琼崖妇女解放协会委员。在1928年4月和11月,先后两次以琼崖妇女党员代表的身份参加中共广东省委扩大会议,并都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1929年春,林一人被捕入狱。她在狱中坚贞不屈,与敌智斗,不暴露身份,不久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出狱后,她遂化名潜伏农村继续开展妇女工作。1931年夏的一天,她带领两位青年妇女到琼东五区龙胆村开展工作时,被敌发现围捕,为掩护同志脱险,林一人只身与敌搏斗,壮烈牺牲。

    1958年4月,琼东县(今琼海市)人民政府建成杨善集烈士纪念亭,占地面积2.5亩,纪念亭呈轿式四角形,高5米,钢筋水泥结构,亭体上方写着“杨善集烈士纪念亭”8个大字。修建了杨善集烈士和夫人林一人烈士合墓,建筑面积80平方米,周围筑有水泥栏杆,墓前立碑,镌刻着琼海市人民政府于1997年重立的碑文。

    杨善集纪念园于1989年8月被琼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琼海县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被海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王文明故居

    王文明故居位于琼海市阳江镇益良村委会益良村。

    王文明(1894-1930),字钦甫,阳江镇益良村人。中共琼崖地方组织、琼崖工农红军、琼崖苏维埃政府创始人。五四运动时期琼崖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1922年秋任嘉积农工学校教务主任。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1925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6年1月参与指挥收复琼崖,6月领导创建中共琼崖地委,当选为书记。1927年琼崖四二二事变后,率地委机关撤到乐会县第四区建立革命根据地;6月当选为中共琼崖特委常委兼琼崖肃反委员会主席;9月指挥椰子寨战斗和琼崖武装总暴动;1 1月任琼崖特委书记、琼崖工农革命军党代表。1928年4月,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选委员;8月琼崖苏维埃政府成立,当选为主席,领导琼崖第一次土地革命运动;11月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同年冬,坚决抵制“左”倾错误,带领琼苏政府和红军开辟母瑞山革命根据地,保存和发展琼崖革命力量。1929年秋在琼崖特委被敌人破坏的严重关头,主持召开内洞山县委书记联席会议,重建琼崖特委领导核心,当选为书记。1930年1月17日病逝于母瑞山革命根据地。

19.jpg

    王文明故居于1990年修复,时任中共海南省委书记许士杰题写门匾。故居坐西北向东南,主屋一间两房一厅,砖瓦结构;横屋三间,两间是砖瓦结构,一间是钢筋水泥结构,作为史料陈列室用;外加门楼、围墙,总共建筑面积270平方米。

    王文明故居于1994年11月2日被琼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琼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文明纪念园

    王文明烈士纪念园位于琼海市嘉积镇东风路,内有王文明衣冠坟。

    1985年4月,琼海县(今琼海市)人民政府兴建王文明烈士纪念亭(后改名为王文明纪念园)。纪念亭占地面积0.5亩,亭呈六角形,高5米,顶缀琉璃瓦,六壁缀瓷砖。亭正面上方横梁上刻“王文明烈士纪念亭”,四周有水泥栏杆。

    王文明烈士纪念园于1989年8月被琼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琼海县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1月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被海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陈永芹故居

    陈永芹故居位于琼海市博鳌镇北山村委会北山村。

    陈永芹(1900-1927),博鳌镇北山村人。琼崖革命早期武装斗争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1900年出生,幼年时家遭磨难,中途辍学。后随父亲往新加坡谋生,入业余夜校学习,接触共产党人,萌发革命思想。1925年回国,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省港大罢工;9月,进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1926年5月,受命回琼开展农民运动,任乐会县农民运动军事政治训练所军事主任;6月,任中共琼崖地委委员。1927年4月,琼崖发生反革命事变,陈永芹等迅速集中农训所学员撤到乐会县四区;5月,在中共琼崖地委书记王文明的主持下,成立乐会县武装大队,陈永芹任大队长;6月,中共琼崖地委召开紧急会议,将地委改为特委,陈永芹当选特委委员。会后,陈永芹组织军事小分队,开展打击反革命的活动,惩办反动分子,鼓舞了革命人民的士气。同年7月,琼崖特委决定统一全琼武装编制,成立琼崖讨逆革命军总司令部,陈永芹任副总司令。陈永芹等率领讨逆革命军,袭击了博鳌港的警察所、盐务所和海关关卡所,继而袭击中原、和乐的商团和迈汤、坡村的民团,缴获武器弹药和物资一批,武装队伍迅速发展。

20.jpg

1927年9月23日,陈永芹参与指挥全琼武装总暴动,与杨善集、王文明率领乐会、万宁等县讨逆革命军攻打椰子寨敌据点,遭敌援兵反扑,在加所坡抗击敌人时英勇牺牲。   

陈永芹故居于1927年9月被国民党烧毁,之后重建。1973年被大台风刮倒,灾后再次重建。故居坐东北向西南,是一间占地200余平方米的青砖土木结构的平房。

 

黄昌炜故居

    黄昌炜故居位于琼海市潭门北蛹村委会汪洋村。

    黄昌炜(1899-1927),中共琼崖地方组织的创建人之一,共青团琼崖地方组织的主要创建人。1899年出生,1917年考进琼崖东路中学。五四运动时是琼东学生运动的领袖,1921年中学毕业后被聘任为小学教员。1922年考进上海大学社会系就读。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参与创办进步刊物《琼崖新青年》。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5年夏被党组织派往新加坡开展革命活动。1926年4月回国,参加中共琼崖地方组织的筹建工作;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海口市召开,他以正式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大会。会议成立中共琼崖地委,当选为地委委员,并被委任为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同年,共青团琼崖地委成立,当选为团地委书记;9月,任共青团广州区委秘书长。1927年7月回琼工作。同年9月,椰子寨战斗受挫后,他负责琼崖特委、军委在乐会、万宁等东路各县的领导工作;10月,在万宁公庙田战斗中牺牲。

21.jpg

    黄昌炜故居原在汪洋村东面,1950年代因修合水水库被淹,搬迁到汪洋村。为砖瓦结构一厅两房式的传统民居。因年久失修,房顶已倒塌。

 

周士第故居

    周士第故居位于琼海市中原镇联光村委会联光村。

22.jpg

周士第(1900-1979),出生于乐会县(今琼海市)新昌村。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1月毕业后参与组建“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率部支援广宁农民运动。1925年,率“铁甲车队”东征。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营长、团参谋、团长。1927年率部参加南昌起义,任第11军第25师师长。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历任红军干部团队长、红十五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20师参谋长。1949年4月,任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南解放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1950年10月,任解放军防空军司令员,组建防空军,参加抗美援朝防空作战。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任解放军总参谋部顾问。历任第三、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6月3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周士第故居在1973年的大台风中倒塌,灾后在原址上重建。故居坐北向南,主屋一间两房一厅,横屋二间,都是砖瓦结构,总共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

 

周士第将军纪念馆

    周士第将军纪念馆位于琼海市嘉积镇万石坡。

    1995年8月,琼海市人民政府在嘉积镇不偏岭兴建周士第将军纪念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纪念馆题写馆名,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鹏、刘华清,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迟浩田等为纪念馆题词,中共海南省委、省政府为纪念馆立碑文。2009年,因海南东环铁路施工需要,纪念馆迁往嘉积镇万石坡重建。

    周士第将军纪念馆于1997年4月被海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琼东革命烈士纪念塔

    琼东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琼海市嘉积镇善集路。

    1926年2月16日,琼东县成立了中共琼崖东路特别支部,雷永铨任书记。该支部的成立是中共琼东县地方组织诞生的标志。大革命时期,在中共地方组织的领导下,琼东县工人、农民、学生、妇女运动蓬勃兴起,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土地革命时期,琼东县党组织转移到农村,成立中共琼东县委,创建武装队伍,开展武装暴动,创建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掀起了第一次、第二次土地革命高潮。第二次土地革命高潮期间,中共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琼崖红军师部迁驻琼东县革命根据地,使琼东县成为琼崖革命的中心地区。抗日战争爆发后,琼东县党组织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展抗日斗争,并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成立了琼东县抗日民主政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琼东县党政军民全力以赴,接应配合南下野战军和琼崖纵队作战,迎来了琼东全境的解放。从1926年党组织成立到1950年海南解放,在24年的漫长岁月中,琼东县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前仆后继,英勇战斗,有1500多人为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壮烈捐躯。

    1953年7月,琼东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革命烈士,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塔为土砖结构,高五层,顶缀红色五角星,塔正面题写“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大字。

 

乐会革命烈士纪念碑

    乐会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琼海市中原镇十八坡。

    乐会县有着光辉的革命斗争历史。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琼崖地委书记王文明带领地委机关撤退到乐会县第四区,乐四区成为琼崖革命的中心。1927年5月,乐会县成立了农民武装大队;7月,琼崖讨逆革命军在乐会四区成立;9月23日,中共琼崖特委指挥讨逆革命军进攻乐会三区的椰子寨墟,揭开了全琼武装总暴动的序幕;12月,乐四区苏维埃政府成立,这是全琼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乐四区革命根据地形成的标志。1928年1月,乐四区苏维埃政府召开农民代表大会,通过《土地问题临时办法》,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创琼崖土地革命之先河。中共琼崖第二、三次代表大会都在乐会四区召开。1928年8月12日,全琼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乐会四区高朗村召开,成立琼崖苏维埃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乐会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战争,严厉打击日本侵略者,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解放战争时期,乐会县人民坚持革命斗争,全力以赴,接应和配合南下野战军和琼崖纵队作战,使乐会全境于1950年4月获得解放,取得革命斗争的全面胜利。

    乐会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58年2月建成,是乐会县(今琼海市)人民政府为纪念在革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王文明、陈永芹、王业熹等1 020人(其中县团级烈士43人)而建。

    乐会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占地2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平方米,碑高7米,土砖水泥结构。碑的正面有朱德同志的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碑园中有纪念亭1座,碑的四周建有水泥栏杆。

 

阳江解放纪念碑

    阳江解放纪念碑位于琼海市阳江镇阳江墟。

    解放战争期间,阳江是国民党在乐会西部的重要据点,四周设有2道铁丝网,4座哨楼、4座地堡与壕沟,由国民党中庸乡自卫队和乐会县保安营二连共200多人驻守。守敌自倚工事牢固,十分猖獗,肆意凌辱盘剥当地人民,训练大批特务到处进行破坏,残害群众。

    1949年7月7日晚,琼崖纵队第三总队第一、二团把阳江据点紧紧包围。9日,前线指挥部命令组织突击队当晚以强攻手段歼灭敌人,天亮前攻克阳江据点。凌晨3时半总攻击开始,我部队用长竹竿扎稻草人吸引了敌人火力,突击队员个个勇猛地冲上去,机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叱喝声震惊了敌据点,敌兵只得投降。拂晓时分,阳江国民党据点全部被拔除。经过3天3夜的战斗,我军攻克敌炮楼4座、歼敌20名,其余敌人全部被俘虏,并缴获枪械70件,物资一批。

    1958年,乐会县(今琼海市)人民政府为纪念解放阳江地区英勇牺牲的烈士,在阳江镇东坡建造了阳江解放纪念碑。1998年6月迁往原址对面重建。

 

龙江解放纪念碑

    龙江解放纪念碑位于琼海市龙汀镇龙江墟东北方向约百余米处。

    1949年7月5日,琼崖纵队在夏季攻势中再次解放石壁墟,7日乘胜追击,包围了乐会县的龙江碉堡守敌。

    龙江碉堡位于万泉河畔的南孟岭上,是国民党白石乡公所所在地的顽固据点。岭的西北、东北、北面均为万泉河绕过,悬崖峭壁,地势险要;其西南岸有广阔的田野。碉堡四周筑起坚固的围墙,驻有50余名守敌,周围设有3道铁丝网,布满了竹签和地雷。在正方形的据点里,每一角都用砖砌成一座小堡垒,小堡垒互为犄角,构成一座被吹嘘为“攻不破”的工事,白石乡公所兵痞们还自夸为“小南京”。

    7日夜间,琼纵第五总队占领了龙江敌据点背后的一处高地后,沿着外围的铁丝网构筑了一座座高大的碉堡,把敌人紧紧包围起来,使之成为瓮中之鳖。晚上8时,琼纵第五总队的战士们又构筑了一座高大的重机枪阵地,在阵地旁边竖起几张门板,写上劝降的大字标语。琼纵第五总队文工团的同志在重机枪的掩护下,通过广播台,向守敌开展宣传攻势。夜12时,我部队开始用步枪向堡垒里的守敌发起攻击。重机枪阵地也喷出猛烈的火光,像连珠炮似的向敌人射去,无数发炮弹在敌碉堡前沿猛烈爆炸。守敌慌乱了,从碉堡里往四面八方抛出了火球,照耀在铁丝网的周围,并不断牵动地雷爆炸,企图阻止我部队突击。

9日拂晓,我部队决定向拒绝投降的碉堡守敌发起攻势,并向敌人发出最后的警告。敌人迫于我军威势,最终全部放下武器,一个跟着一个乖乖地走出来投降。解放龙江一仗,是我军采取政治攻势和军事攻势相结合的战法并成功克敌的一场战斗。   

为了纪念这次解放龙江的战斗,1958年,琼海县人民政府在敌人炮楼原址建造了龙江解放纪念碑。纪念碑占地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平方米,碑高5米,宽1.5米,底座宽3米,为土砖水泥结构。

 

红色娘子军雕像

    红色娘子军雕像位于琼海市嘉积镇南门街心公园。

红色娘子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于1931年5月1日组建。女子军特务连下辖3个排,每个排3个班,每个班10人,加上连长、指导员、传令员、旗兵、号兵、庶务、挑夫和炊事员等,全连100人。1932年2月奉命将连部和两个排调往琼东县第四区红军独立师师部,称女子军特务连一连,留下的一个排扩建后称第二连。   

1985年,琼海县(今琼海市)人民政府筹资建立红色娘子军战士雕像。雕像占地面积400平方米,雕像身高2米,底座高3.8米,基座平台高1米。战士雕像肩背竹笠和步枪,脚穿草鞋,风尘仆仆,眺望远方,淋漓尽致地刻画红色娘子军女战士威武高大的形象。底座正面镌刻胡耀邦题写的“红色娘子军”5个金色大字。底座背面镌刻碑文,碑文介绍了红色娘子军诞生的过程和意义。雕像基座是石板铺设,四周呈六角形、石栏杆。雕像后面是园林花园。红色娘子军是海南人民革命史上的创举,正如雕像碑文强调指出的“在中共琼崖特委指导下,出色地完成了保卫领导机关,宣传发动群众等任务,并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不怕牺牲、英勇杀敌,为琼崖革命立下不朽的功勋。斯为妇女解放运动之旗帜,海南人民之光荣”。

    红色娘子军雕像于1989年8月被琼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琼海县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被海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位于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万石坡。

    1931年5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即红色娘子军)在乐会县(今琼海市)成立。全连三个排,共100人,除挑夫和号兵外,全为女性,娘子军连在中共琼崖特委领导下,出色地完成了保卫领导机关,宣传发动群众等项任务,并有力地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在沙帽岭伏击战、火攻文市炮楼、拔除阳江据点及马鞍岭阻击战中,不怕牺牲,英勇杀敌,为琼崖革命立下不朽的功勋。新中国成立后,红色娘子军的传奇故事被广为传播,毛泽东、周恩来曾高度评价红色娘子军,赞扬红色娘子军为“革命的典范”。

    纪念园于1998年由海南汇海旅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纪念园由和平广场、纪念广场、纪念馆、旅游服务区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00亩。和平广场位于纪念园的正中前沿,可容纳数干人;广场正中舞台背景是女子军竹笠、军号、和平鸽、砸断的锁链等巨型雕塑。纪念广场位于纪念园的西北侧,广场上有红色娘子军战士雕像、展现红色娘子军战斗历程的浮雕墙、栽培纪念树的园地与观看红色娘子军战士曲艺表演的场地。2002年,中央宣传部拨款300万元,增建红色娘子军纪念馆。同年12月8日,红色娘子军纪念馆举行奠基仪式。纪念馆共两层,位于纪念园的中心位置,占地面积770平方米,建筑面积1 520平方米。纪念馆前庭上矗立一座巨型的红色娘子军战士雕像,雕像庄重威武,英姿飒爽。旅游服务区位于纪念园的西侧,设有红色娘子军射击娱乐场、海岛服装、土特产销售商场和宾客餐饮场所。纪念园里树木成荫,绿草如毯,鸟语花香。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于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3月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局公布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琼海革命历史陈列馆

    琼海革命历史陈列馆位于琼海市嘉积镇不偏岭。

    琼海的革命斗争经历了光辉战斗、艰苦卓绝的历程。从五四运动到海南岛解放的30年中,琼东、乐会两县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反动压迫,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创造了伟大的业绩,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琼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诞生的地方,是琼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红色娘子军”诞生和战斗过的土地,是琼崖革命先驱杨善集、王文明、严凤仪和周士第将军的故乡。琼海的革命斗争,是中国人民整个革命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琼崖革命红旗二十三年不倒的光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琼海革命历史陈列馆于1985年4月建成,内有史料陈烈室、实物展示厅等。

 

冯增敏连长纪念亭

    冯增敏连长纪念亭位于琼海市阳江镇江南村委会江南小学。

    冯增敏(1912-1971),女,海南乐会县(今琼海市)阳江镇江南美党村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任共青团乐会县委员会妇女干事。1931年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第一排排长。1932年春,任女子军特务连连长、女子军特务连第一连连长,率部配合红军主力作战,保卫红军师部和琼崖苏维埃政府领导机关。同年冬,在琼崖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被捕入狱。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开始合作,释放“政治犯”,于1937年冬出狱,继续参加革命活动。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任乐会县三区中和乡妇女委员、主任等职。1950年海南解放后,历任琼海县朝阳、博鳌人民公社副社长、琼海县妇女联合会主任等职。1960参加全国民兵大会,荣获毛泽东主席赠予的一支半自动步枪。1971年病逝。

    1997年,琼海市阳江镇江南村委会在江南小学内修建冯增敏连长纪念亭,亭呈六角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肖克将军题写亭名。


摘自:中共海南省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