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灿:陈建国主任讲座总结与体会

日期: 2018-03-02   浏览: 4431

2018年2月9日上午,我院特邀胡希恕名家研究室陈建国主任授课,陈主任用三个小时讲授了两个主题,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解读条文,既讲治病之常法,又谈疗疾之变法,给我们展示了经方治病之魅力,启发了我们经方临床思维,对于我获益匪浅!现粗略总结如下,与大家分享:

一、《半夏泻心汤方证探微》泻心类方是整部《伤寒杂病论》当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方,特殊在其寒热并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要这样用?陈主任通过临床案例,结合条文,对泻心类方方证进行比较对比。根据《伤寒论》原文,如“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等相关条文,提出泻心汤类方的内涵在于寒、热、虚的三者结合体,这是理论上的认识,具体到临床每个人的表现不一样,而且很多症状不典型,所以就涉及到“认症”,为什么我们临床疗效不高,往往就是对患者描述的症状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告诫我们在临床中一定要提高对症状的敏感性。陈主任对上呕、中痞、下利有自己深刻的认识,“上呕”不只是呕吐,还包括干噫食臭、口苦、泛酸、嗳气、呕逆,或者面部痤疮、口糜等等;“中痞”也不只是“但满而不痛”,可以表现为压之满闷,或者不能多食,或者什么东西都不能吃,饮食不当的腹胀不适等;“下利”包括腹泻、饮凉则便稀、腹部怕凉等。

具有呕痞利,同时还有胃脘痛的话,可能是黄连汤方证。

先辨证(病机),再辨方证。为什么感觉辨证对了,但是就是没有效果?陈主任认为主要是方证不对,没有做到方证对应,理法方药,应该在方证上下功夫,所以胡老说“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陈主任最后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呕、痞、利”都可以用半夏泻心汤呢?是不是所有的“呕、痞、利”只能用半夏泻心汤呢?不是的!有条文为证,如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大柴胡汤是少阳阳明合病,半表半里入里化热,没有虚没有寒,不是寒热错杂,说明辨方证不是简单的套条文,不能“死于句下”。要求临床上,辨方证后还要辨证,就是说有“呕痞利”症状,像是泻心汤,还要仔细辨证是不是寒热错杂证,辨方证和辨证之间相互印证,可以大大提高方证对应准确性。

二:《六经辨治发热体会》  第一个会诊案例,考虑三阳合病予柴胡桂枝汤合白虎汤取得半剂而愈的神奇效果!谈到了中西药治疗发热的优劣势,特别提到小柴胡汤治疗半表半里之少阳病发热的优势,值得我们仔细体会!

特别强调三阴病发热,案例有桂枝加附子党参汤治疗发热、补中益气汤加附子治疗老年患者高烧等。诊断三阴病发热,必须相当慎重,结合精神状态特别差、高龄、脉象等综合考虑。举例某医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失败案例解读91、92条,说明有些发热头痛,身体疼痛,不需要解表,当救其里!仲景书字字玄机,即论常法,又谈变法,不可草草读过!最后提到精神差要注意合小柴胡汤方证进行鉴别,原文第37条以为证(37、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谈及的经方案例包括: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急性腰痛,葛根汤治疗该院院长急性腰痛二十几秒能下床,半夏厚朴汤合半夏散及汤治疗小学教师咽痛等等。

三体会:1、四诊信息相当重要,对症状的收集与敏感性,决定了临床思路,要“精究其义,推广其义”,才能活用经方;2、对一些疑难杂症,“思路决定出路”,例如陈主任用半夏散治疗咽痛、桂枝加附子党参汤治疗发热等等;3、学经典、背原文,条文至关重要,要想深刻理解方证必须要结合条文,所以胡老说“方证要熟,不熟不给你用”;4、功夫全在“方证”上,方证对应才能效如桴鼓; 5、强调临床,只有用于临床才知道对与不对,才能有所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jpg